您好,欢迎访问维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优质环保原料

更环保更安全

施工保障

流程严谨、匠心工艺

使用年限

高出平均寿命30%

全国咨询热线

+86 0000 22266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维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86 0000 22266

13988822266

广州人爱运动是刻在DNA里的!

发布时间:2025-04-13 03:26:54人气:

  广州人爱运动是刻在DNA里的!。早在唐代,阅武堂便在此设立,开启了逾千年的体育文化积淀。领风气之先,20世纪初广州率先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奥林匹克竞赛规则举办的大型运动会,成为广东近现代体育运动发源地。一代代广东体育健儿在这片热土上顽强拼搏,缔造了诸多第一,书写了无数辉煌篇章。

  办好运动会,提升一座城。从六运会到九运会,再到亚运会,广州在一次次体育盛会的洗礼中实现了华丽蝶变,城市发展的澎湃动力由此激发。云山珠水之畔,全民健身之风盛行,体育已成为广州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广州盛大开幕。凭借体育盛会的契机,广州开启了新一轮的城市蜕变。体育,不仅是广州的荣耀,更是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越秀区中山三路烈士陵园南侧,毗邻繁华的中华广场,有一个低调而又古老的场所——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它在较场东路与较场西路之间静静矗立,此时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蝶变”,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从草坪到看台都在进行改造。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今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届时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将作为女子足球(U16)比赛的体育场馆。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享有“千年体育场”的美誉,是迄今我国以传统形式保存时间最长的唯一古体育场,有着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岭南体育文化的活化石”。“较场东路”“较场西路”之名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是东较场的所在。东较场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阅武堂”,是广东人开展习武健身、武科举、军队校阅和军事体育训练的场所。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未果,暂居广州,还曾应邀前往阅武堂观看驻军校阅。

  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阅武堂更名为“演武场”;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更名为“东较场”。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此组织官兵演练、检阅军队,准备迎击侵略军。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武科举,此地延续1200年的武科举历史结束。

  东较场何去何从?作为近现代中西文化最早的交汇地之一,广州领风气之先,现代体育运动以不同的形式登陆这里。彼时,沙面建有全国最早的室内游泳池以及广州最早的网球场。与此同时,有识之士纷纷兴办学堂,开设体育课,真光、培英维基体育官方入口、格致等书院还聘请有外籍体育教师,学校运动会也引入田径项目。在这个背景下,1906年,东较场易名为“广东省运动场”,举办了首届“广东省大运动会”。

  1906年1月10日,广东省的第一次运动会在此登场。场中央,人们用石灰划出约300码(274.32米)的不规范椭圆形跑道,场内设有跳高、跳远两个沙坑。司令台是用竹竿搭建的竹棚,非常简陋。参加竞赛的学堂共有17间。比赛项目包括负重竞走、二人三足走、徒手跳高、徒手跳远、持竿跳高等。这次运动会没有女运动员参加。当时广州的冬天比较冷,男运动员穿着唐装宽脚裤比赛,裤脚宽约50厘米,得用布条把裤脚绑扎起来。运动员有的穿布鞋,有的甚至光脚比赛。最终,岭南中学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赢得绣有双龙戏珠图案的奖旗。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奥林匹克竞赛规则举办的大型运动会,比清末举办的首届全国运动会还早了4年,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广东乃至全国的萌芽。从1906年至1947年,广东省共举办过15次运动会,其中有9次在这里举办。东较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广东近现代体育运动的发源地。

  从东较场开始,更多现代体育项目在广州发展、壮大。广东体育勇开先河,创造了新中国竞技体育的诸多辉煌: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个游泳世界纪录创造者戚烈云;在广州二沙岛建立全国第一个运动训练基地,培育了超过200个世界冠军等。

  从较场西路一路北上,来到应元路旁的大华街,道路渐陡,沿台阶而上,“越秀山体育场”牌坊映入眼帘。迈进大门,绿色的草坪、蓝色的跑道和的看台交织成一幅多彩的画卷。这就是历经百年风雨、广州人“上山睇波”的足球胜地——越秀山足球场。

  清末,越秀山南麓有一片相对平整的小山谷,曾建有火药库存放弹药。初年,小山谷被改造成一个略具规模的泥地足球场。1926年4月,第一届广州市辖学校运动会在此举办,10余所学校、1000余名学生参赛。那时的山坡上还没有看台,但热情的观众慕名而来。

  1950年,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的叶剑英倡议,对越秀山足球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建。南方大学的八百多名师生组成一支“祖国建设大队”率先进入工地,挥锄挖土,平整土地。接着,广州全市48个单位,1.7万余人陆续加入,他们中有工人、学生、教师、干部和解放军战士等,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义务劳动大军。他们克服了春季的阴雨连绵、夏季的暴雨滂沱,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越秀山体育场一期工程。

  1950年10月14日,越秀山下红旗招展,人潮涌动。广州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新建的越秀山体育场开幕,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全市运动会,广州190个单位,1万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此后越秀山体育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第一支专业编制的足球队“中南白队”的训练场,广州逐步成为当时国内足球交流的中心。每有比赛,广州万人空巷,人们通宵达旦排队买票,买不到票时就想方设法爬到四周的大树上“远眺”。越秀山成为欢乐的海洋,呐喊声响彻整个城市。

  当时,广东足球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球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容志行。1971年5月,容志行随广东队在越秀山体育场迎战来访的古巴队,在落后一球的局势中,容志行替补上场,一传一射,一战成名,帮助广东队2比1赢下了比赛。此后,他逐步成长为南派足球的领军人物。1976年,在一次与香港队的友谊赛中,容志行在一次拼抢中不慎小腿受伤,但他忍着剧痛,依然坚持打完比赛,并在赛后主动上前安慰对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一幕,成了“志行风格”的最佳注脚。

  省港杯足球赛的创立,是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发生的一件体育大事。1979年1月21日,首届省港杯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打响了首回合比赛。至今,省港杯足球赛已举办了43届,搭建起粤港两地体育文化交流的桥梁。

  越秀山体育场不仅有足球场,还有游泳场,同样是广州人夏天的欢乐回忆。早在时期,广州城西的珠江畔已兴起一批公众游泳场,如1930年建成的西郊游泳场、1946年建成的海角红楼。1932年,广州市最早的长途游泳活动——第一届渡江游泳赛在黄沙码头至石围塘南华泳场举行。当时广州是游泳时尚最流行的城市,泳场的兴起与泳装的普及给广州带来了新风气,它们不仅打破了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更开启了一扇通往现代文明的大门。

  当时间的指针来到1952年,越秀山游泳场建成后,广州有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泳池之一,郭沫若参观后留下名句:“学就屠龙游大海,竞能刺鹗舞长空。”这里成了冠军的摇篮。1957年5月1日,戚烈云在越秀山游泳场以1分11.06秒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00米蛙泳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游泳世界纪录的创造者。1978年,中国第一个“跳水皇后”陈肖霞从这里走向世界;广州第一位奥运跳水冠军杨景辉、游泳名将甄迎娟、水球名将陈伟汉等也都曾在这里训练……越秀山游泳场见证了广东体育的辉煌,也承载着几代广州人的美好回忆。

  珠江蜿蜒穿城,二沙岛宛如一块翡翠镶嵌在珠江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沙岛建起了一座体育训练基地,对广东体育产生深远影响。从二沙岛大通路转入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或古典或现代的建筑错落其间,“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标语墙,高达10米的二沙岛露天跳台都在告诉来人,这里藏龙卧虎,诸多世界冠军曾在这里挥洒汗水。

  1956年,新中国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奥运会选拔赛,计划组建代表团征战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考虑到广州与墨尔本奥运会赛时气候相近,广州二沙岛建立起全国第一个运动训练基地,运动员在此展开集训,以提前适应气候。当时基地建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田径、足球两用场地两个,室内综合训练馆三个,可供篮球、排球、体操等项目使用,以及室外篮球、排球、网球等场地,并设有运动员宿舍两幢,体育医疗所、运动员水上餐厅各一座,可进行20多个项目的训练活动。

  “当时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的运动员齐聚广州,其他一些国家的运动员也来了。”今年80多岁的董良田曾是广东足球队的运动员,他长期主持广东体育工作,对广东体育的“威水史”如数家珍。他回忆,二沙岛训练基地最初被命名为“广州国际体育俱乐部”。

  虽然中国代表团未能如期出发前往墨尔本,但这个体育基地成为广东体育的巨大财富,其中就包括1956年建成的跳水台,这个露天跳台有4层,1米、3米板和3米、5米、7.5米、10米台一应俱全。1964年上映的体育故事片《女跳水队员》里的大量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台下一行红色标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至今仍是二沙体育精神的象征。

  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1956年,21岁的陈镜开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一举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在他的举重生涯中,共9次打破世界纪录。而金牌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伤痛。据董良田回忆,陈镜开曾经练到骨裂,但他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没有放弃一天训练。退役后,陈镜开转任中国举重队教练。他的亲弟弟陈满林、侄子陈伟强相继接过接力棒,先后成为举重冠军。叔侄三人共打破世界举重纪录15次,被称为“陈氏三杰”。

  像“陈氏三杰”这样的广东籍运动员还有很多,他们特别能吃苦。董良田清楚记得,广东跳水运动员训练强度特别大,一天3练甚至4练。很多运动员训练完后累到只能手脚并用才能爬上二楼。1985年之前,运动员都在室外露天跳水池中训练,所以到了赛场上,广东运动员很好认,皮肤特别黑,腿特别粗,这些都是艰苦训练留下的痕迹。

  1959年9月,新中国首届全运会召开,广东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1金26银25铜,广东跳水队获得男、女团体冠军,梁伯熙、黎振德包揽男子跳台和跳板冠亚军,梁秀英领衔的广东女队包揽跳台前三名以及跳板亚军和季军。值得一提的是,钟南山院士也参加了那一届全运会的跨栏比赛。

  广东籍的运动员还特别能战斗。董良田回忆,出生于香港的容国团回到内地时,人比较瘦。当时,国家参照空军标准为运动员提供营养保障。在一次体育工作者誓师大会上,容国团曾说:“我要在三年内,拿下世乒赛男单冠军。”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乒乓球训练中,日夜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1959年4月5日,在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成为二沙基地运动员的座右铭,激励着无数后来人。

  二沙岛基地诞生了众多中国体育的“第一”。截至2024年,这里产生奥运冠军31个,世界冠军超过200个。从这里走出的健儿共打破世界纪录和获世界冠军1000多项次。这里被人称为广东的“体育人才摇篮”。苏炳添从这里跑向世界赛场,全红婵从这里跳向奥运巅峰。

  广州气候温暖湿润,植物四季常绿,山海资源丰富,无论是进行户外运动还是室内运动,都非常适合。上千年的体育基因深深浸润在了广州人的骨髓里,醒狮、南拳、龙舟、足球等项目在广州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有人调侃,比广州天气更热的一定是广州的运动热。游泳场水花飞跃、篮球场球来球往、乒乓球桌对攻激烈、足球场奔跑攻防……这是天河体育中心每天上演的火爆场景。“这里足球场、篮球场常年有人,得长期预订才行。”刁翼飞是一支业余足球队的队长,每周三晚上,他都会到体育东足球场踢球,至今已坚持近10年。他说,在广州,足球场预订十分火爆,为了踢球,队员们踢过30多个不同的足球场,但大家都乐此不疲。2024年,天河体育中心惠民开放进场518万人次,而这仅仅是这座运动之城的一个缩影。

  在广州,无论在体育场馆、大小公园,还是在社区和街道角落,体育设施随处可见。男女老少在这里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广州市民在运动锻炼上亦毫不吝啬。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623.85亿元,人均体育消费3331.7元。

  今年11月9日,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十五运会将在广州盛大开幕。即将第三次迎来全运会的广州,将书写“老城市”的“新故事”,向着“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流的体育盛会需要一流的体育场馆支撑。当下,广州人对承载过无数人城市记忆的体育场馆进行绿色、低碳、智慧、无障碍的升级改造。

  越秀山体育场已率先完成改造。在本次十五运会中,它将作为女子足球(U16)小组赛的比赛场馆。改造后的越秀山体育场保留了百年韵味,改造工程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以历史照片为参考,还原门楼建筑的历史空间特点。在精准控制预算的前提下,重点升级草坪、灯光、LED大屏、场地扩声等体育工艺设施,既满足专业比赛的要求,同时提升观众观赛的直观感受。此外,还增添了未来科技元素。越秀山体育场跑道的周边增设了智慧健身系统,赛后将对市民免费开放。届时,在场锻炼的市民无须佩戴任何设备,就可以查看自己的运动距离、时间、消耗热量等数据,享受科技赋能的健身乐趣。

  备受关注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改造项目计划于3月30日整体完工。全新的奥体中心将以十五运会主场馆的身份亮相,为田径、跳水、水球等赛事提供保障。此次改造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设计。改造既是对历史的延续,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改造后,奥体中心罩棚形成“飘带飞扬”、花瓣状看台形成“木棉盛放”、水平挑檐形成“湾区浪涌”、广场景观形成“珠水婉转”,体现大湾区气韵。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建河介绍,本次场馆改造为群众留出了活动空间,能够实现“赛时赛后都有用”的功能。场馆二层增加了平台,“在方便避雨的同时给喜欢运动的朋友预留了跑道,在盛会之后这些设施都将对外开放,成为适应岭南气候的开放式全民健身活动空间。”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将作为女子足球(U16)比赛的体育场馆。除了对场馆体育设施的升级改造,还将在北侧增设广东省体育博物馆,作为展示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既让老广州市民回忆场馆过去的辉煌历史,也让新广州市民体验到老场馆焕发的新活力。

  可以预见,十五运会后广州市民将获得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空间和条件,当一个城市全民健身的氛围越来越浓,这座城市必然是幸福之城、温暖之城、活力之城。

推荐资讯